《噤界》既復古又創新的商業實驗電影
噤界(A quiet place)
導演&編劇:約翰·卡拉辛斯基(自編自導自演)
監製:麥可·貝《絕地任務、變形金剛》(現為白金沙丘負責人)
主演:艾蜜莉·布朗、約翰·卡拉辛斯基、米莉森·西蒙斯、諾亞·朱佩
發行商:派拉蒙影業
製片商:白金沙丘、派拉蒙影業
其他譯名:(中國)寂靜之地、(香港)無聲絕境
自80年代起恐佈片一直是都是些小成本片商或是測試編導idea市場反應的試金石,也因此80年代出現了許多快炙人口的恐怖經典,如《十三號星期五》系列的傑森胡佛司、《半夜鬼上床》系列的佛萊迪庫格、《月光光心慌慌》系列的邁可邁爾斯,其他還有像是《異形》、《鬼玩人》、《養鬼吃人》、《突變第三型》等等,以現代眼光來看80年代的低成本恐怖片或許粗糙甚至可笑,但這些具備開創性想法又同時善用攝影技術巧思的經典,也確實的為了90年代青少年恐怖電影立下了不少經典的規則及標竿。
90年代青少年狂殺恐怖片很快成為主流娛樂市場不可或缺的一環,但過度流於公式化的做法很快成為觀眾垢病的缺點,一直到2000年之後《奪魂鋸》、《鬼影:靈動實錄》、《陰兒房》等不過份著重「死人」的小成本另類作品出現後才為恐怖片開啟一片新天地。而Ghost House及Blumhouse兩家製作公司,可以說是近十年另類小成本恐怖電影的最佳推手。
“關鍵之「聲」”
在故事設定上,以行動障礙及瘖啞人士的恐佈片並非少見,如Netflix上的《寂林殺機 Hush》、史蒂芬金的《顫慄殺機 Misery》等,但《噤界》的優秀之處在於其聲音以及畫面處理的獨特性。
首先在聲音的處理上,《噤界》有近8成的時間都是屬於無聲的狀況,角色間的對話皆以手語為主,偶爾搭配低聲耳語,不到關鍵時刻絕不發聲,這些關鍵時刻大都是在角色間傳遞重要訊息及感情的時候,而這樣極度壓抑的手法在需要發聲的時刻能夠同時創造出巨大的反差與極強的戲劇張力,讓每一個「出聲」的橋段都令人印象深刻。另外,劇中焦點切換到瘖啞小女孩的個人狀態時,會適時的在BGM及背景音當中做出「靜音」的切換以反應角色與外在環境的關係,此一方式也大幅提升了幾個危機場面的危機感,是十分少見且優秀手法。
(本身也是瘖啞人士的演員米莉森·西蒙斯,戲中表現十分出色)
“另類又復古的影像手法”
《噤界》是一部非常另類的恐怖片。它有著幾乎半開放的場景及世界觀,不到100分鐘的片長卻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處於白天,而令人窒息的氛圍也由白天延續到黑夜,一反以往單純的黑夜與恐怖直觀連結,十分的大膽也十分的成功。而拜日照場景所賜,使得本片的攝影呈現出一般恐怖片少有的詩意及美感。
氣圍的掌握是本片另一優點,其氣氛與其所說恐怖,以「高壓」及「窒息」來形容更為貼切,怪物僅在關鍵時刻出現,而出現時也僅在瞬間帶過其身形殘影或是僅帶出部份肢體或僅有剪影搭配聲音,一直到片尾末段觀眾才有機會見其全貌,造成觀眾對其不可知的恐懼以及探索的慾望,其手法與恐怖經典《異形 Alien》首集幾乎如出一徹。
(《噤界》有著大量恐怖電影少見的詩意及美感畫面)
“過於遷就戲劇效果的劇本”
《噤界》的視聽效果優秀且大膽但在其劇本上仍有些美中不足,幾段關鍵劇情的發展與基礎設定互相衝突,如此的安排僅是為了再加強戲劇張力的意圖過份明顯,也或多或少增加了觀眾出戲的機會,如果僅是如此還不打緊。
一部電影的最後一幕是極為重要的,它不僅擔負賦與故事與其相稱的「重量」與「核心」的責任外,也是賦與觀眾對於該部電影的「餘韻」最重要的一環。而《噤界》的結尾絕對是本片最大的敗筆,甚至可以說是筆者近幾年看過最糟的結尾,這10秒一幕的破壞力只有「毀天滅地」能形容,過於露骨的商業操作意圖直接破壞了前面營造出的詩意、美感以及壓抑氛圍,活生生的把《異形 Alien》直接變成《異形大戰終極戰士 Alien V.S Predator》完全的南猿北徹…….
《噤界》是一部十分優秀的實驗型電影。利用高反差的聽覺創造情感以及創新與復古的視覺概念手法,讓本片具備了一定品質的視聽效果。本片兼顧了詩意、美感、氛圍以及情感張力而且都在水準之上。劇情上雖然有著不少瑕庛但總體來說瑕不掩瑜,但前提是你必須直接無視本片最後10秒那壞了一鍋粥的最後一幕!!!